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

  

 电话:86-0825-7880085

铈源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CuO/ CeO2催化剂的影响

发布时间:2021-03-12 11:11

王丽宝1,王东哲1,张 磊1 ,庆绍军2,韩 蛟1,

张财顺1,高志贤1,张海娟1,冯旭浩3

 1.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,辽宁 抚顺 113001;

2.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,山西 太原 030001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.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,辽宁 抚顺 113001)

      21 世纪以来,随着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,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,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,氢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零碳能源正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当中。在众多制氢工艺中,甲醇制氢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[1],当前以甲醇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方法主要有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[2-4]、甲醇 自 热 重 整 制 氢[5] 和甲醇氧化重整制氢[6,7],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,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因其具有反应温度较低、重整气中 CO 含量较少的优点,成为目前主要的甲醇制氢方法[8]。在低温条件下,铜基催化剂就对甲醇水蒸气重整( SRM) 制氢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,因此,它们已经成为质子膜燃料电池汽车中使用的首选催化材料[9]。稀土氧化物 CeO2 作为一种典型的催化材料在催化反应过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[10],Liu 等[11]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合成了 CuO /CeO2、Cu /ZnO、Cu /Zn( Al) O 和CuO /Al2O3 催化剂,并将其应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,结果表明,CuO /CeO2 催化剂中的 Cu金属颗粒分散较好,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,在反应温度为 513 K 时,3. 8% Cu /CeO2 催化剂的甲醇水蒸气重整转化率为 53. 9%,高于相同反应条件下的Cu /ZnO ( 37. 9%) 、Cu /Zn ( Al ) O ( 32. 3%) 和 Cu /Al2O3 ( 11. 2%) 。Sun 等[12]分别以CeCl3·6H2O和 Ce( NO) 3·6H2O为铈源,乙二胺为助溶剂,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CeO2 纳米颗粒,结果表明,不同铈源中的阴离子可以影响成核过程,并最终影响 CeO2 的形成条件。Zhang 等[13]分别以Ce ( NO3 ) 和Ce( NH4 ) 2( NO3 ) 6为铈源,通过表面活性剂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 CeMnOx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,并应用于甲苯催化氧化反应,结果表明,不同铈源合成的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不同,以 Ce( NO3 )3为铈源所获得的催化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。因此,本研究分别以Ce ( NO3 ) 3·6H2O、CeCl3·6H2O、 Ce( NH4 ) 2( NO3 ) 6和 Ce( SO4 ) 2·4H2O 为铈源,采用浸渍法合成了CuO /CeO催化材料,详细探讨了铈源对催化剂结构、性质和催化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,通过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,为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
实验部分 

1.1 催化剂的制备 

      采用沉淀法合成CeO载体。分别配制浓度为0. 1 mol /L 的 Ce ( NO) 3·6H2O、CeCl3·6H2O、Ce( NH4 )2( NO3 )6和 Ce( SO) 2·4H2O 溶液,置于连续搅拌的 80 ℃恒温水浴中,搅拌速率为300 r /min,其中,滴加 0. 36 mol /L 的NaOH 溶液,滴加速率为每秒1滴,当PH 值9时停止滴加,搅拌2 h 后进行抽滤,将得到的滤饼洗涤五次后放置在 85 ℃的烘箱中干燥,干燥时间为12 h,可得到粉末状的样品,最后放于450 ℃马弗炉中焙烧5 h,将焙烧后的样品分别标记成 CeO2-A、CeO2-B、CeO2-C 和 CeO2-D。

      采用浸渍法合成 CuO /CeO2 催化材料。用浓度为 1. 5 mol /L 的 Cu( NO3 ) 2·3H2O 溶液分别浸渍合成好的 CeO2 载体,其中,Cu 元素质量占 CeO2 载体质量的 10%,浸渍好以后将其放入110 ℃ 的烘箱中进行干燥,干燥时间为12 h,然后放于450 ℃ 的马弗炉中焙烧3 h,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品,压片、粉碎、过筛后可以得到 40-80 目催化剂,分别标记成 CuCe-A、Cu-Ce-B、Cu-Ce-C 和 Cu-Ce-D。

1.2 催化剂的表征 

      采用日本 Hitachi 公司 SU8010 型扫描电子显 微镜对样品进行形貌分析。物相组成由德国 Bruker 公司的D8 Advance 型 X 射线粉末衍射仪检测。在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NOVA2200E 型物理吸附仪上进行 N2 吸附-脱附表征,BET 法计算试样的比表面积,BJH 法计算孔体积。H2-TPR 及 N2O 滴定用美国康塔仪器公司 ChemStar 型化学吸附仪测定,具体过程见参考文献[14]。

1.3 催化剂的评价 

      在自制的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催化剂的评价,催化剂体积为2 mL,先将催化剂还原预处理,在280 ℃的温度下,100 mL /min 的 5% H2 /N2 气氛下还原2 h。还原结束后,关闭 H2,在N2气氛下,将温度降到反应温度,关闭N2,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经微量泵进入反应器,n ( H2O ) /n ( MeOH) = 1. 2,GHSV = 1760 h-1,反应后分别经过冷凝器和干燥器,脱去其中未反应的水和甲醇,最后进入 1690 型气相色谱分析仪( 上海选兴科学仪器) 分析。

      用下列公式计算甲醇转化率和产氢速率:

甲醇转化率:

产氢速率:

 (2)

      式中,FR是标准状况下重整尾气流量,mL /min; F是微量泵的进料量,mL /min; CCO2、CCO、CH2为反应产物CO2、CO、H2 的含量,%; w为水醇物质的量比; ρ 为水和甲醇混合溶液的密度 g /mL; mcat 为评价催化剂时的用量,kg; p 为标准状况下的压强,Pa; T 为标准状况下的温度,K。

结果与讨论 

2.1 SEM 分析 

      图 1-图 4 是采用不同铈源合成的 CeO2-X 纳米材料的SEM 照片和其表面粒径直方图。由图1-4可以看出,采用不同铈源合成的 CeO纳米材料形貌均为不规则重叠的纳米颗粒状,且都发生了团聚现象。此外,CeO2 纳米颗粒大小也不尽相同,利用ImagJ 软件对各 SEM 照片中随机选取的 100 个纳米颗粒进行统计,结果表明,采用 Ce( NO3 ) 3·6H2O和 CeCl3·6H2O 为铈源合成的 CeO2 颗粒直径为40-100nm,采用Ce ( NH4 ) 2 ( NO3 ) 6 和 Ce( SO4 ) 2· 4H2O 为铈源合成的 CeO2 颗粒直径为4-20 nm。

图 1 CeO2-A 纳米材料的 SEM 照片和表面粒径直方图

图2 CeO2-B 纳米材料的SEM照片和表面粒径直方图

图3 CeO2-C 纳米材料的SEM照片和表面粒径直方图

2.2 XRD 分析 

      图5是不同铈源合成的 CeO2-X 的XRD谱图。由图5 可知,所有样品均在28. 6°、33. 1°、47. 5°、56. 4°、59. 1°、69. 5°、76. 8° 和 79. 1° 处出现立方相CeO2的特征衍射峰,分别对应CeO2的( 111 )、( 200)、( 220) 、( 311)、( 222)、( 400)、( 331)、( 420)晶面。对比不同铈源合成的 CeO2的 XRD特征衍射峰发现,采用Ce( NO3 )3·6H2O为铈源合成的CeO2-A特征衍射峰的强度大而且尖锐,说明其结晶较为完整,结晶度较好。

图 4 CeO2-D 纳米材料的 SEM 照片和表面粒径直方图

图 5 CeO2-X 纳米材料的 XRD 谱图

图6 为由不同铈源合成催化剂的 XRD 谱图。

图 6 不同铈源合成催化剂的 XRD 谱图

      由图6可知,所有催化剂均在35. 5°和38. 5°附近出现了峰型较尖锐且对称性较好的 CuO 特征峰,比较四种铈源合成的催化剂,发现 CuO 特征衍射峰的强度大小无明显差异,利用 Scherrer 公式对 CuO的晶粒粒径进行计算,可得到 Cu-Ce-A、Cu-Ce-B、Cu-Ce-C 和 Cu-Ce-D 中 CuO 的晶粒粒径分别为 30、30、31 和 33 nm,没有明显区别。

2.3 催化剂表面的物化性质分析 

      表1为由不同铈源合成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产氢速率结果。由表1可知,不同铈源对 Cu-Ce-X 催化剂比表面积、Cu 比表面积、Cu 的分散情况影响较大。与 CeO相比,负载 CuO 后,比表面积都有所下降,这是由于 CeO载体的部分孔道被铜物种所占据造成的。另外,不同铈源制备的 CeO2 载体的比表面积大小顺序为CeO2-D >CeO2-C >CeO2-B >CeO2-A,与之对应的负载活性组分 CuO 后所获得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顺序同样为 Cu-Ce-D >Cu-Ce-C > Cu-Ce-B>Cu-Ce-A。但 Cu 分散度和 Cu 比表面积却截然相反,顺序为 Cu-Ce-A>Cu-Ce-B> Cu-Ce-C >Cu-Ce-D, 这可能是因为 CuO 与 CeO2 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和不同铈源合成的 CeO载体表面性质有所差别造成的。另外由表 1 还可知,采用 Ce( NO3 ) 3·6H2O 为铈源合成的 Cu-Ce-A 催化材料 Cu 比表面积最大,为 8. 8 m2 /g, 产氢速率也最大,为16941 μmol /( kg·s) ,采用 Ce( SO4 ) 2·4H2O 为铈源合成 的 Cu-Ce-D 催 化 材 料 Cu 比 表 面 积 最 小,为 1. 2 m2 /g,产氢速率最小,为 7874 μmol /( kg·s) 。这与本课题组前期所研究结果一致[15],Cu 比表面积越大,产氢速率也越快,催化活性越好,因此,对于负载型铜基催化材料,其 Cu 比表面积大小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。

表 催化剂表面的物化性质和产氢速率

2.4 H2-TPR 分析 

      图7为由不同铈源合成催化剂的 H2-TPR 谱图。研究[16]表明,CeO还原峰温度大于 300 ℃,因此图7中所示的还原峰代表着不同 CuO 物种的还原

图 7 不同铈源合成催化剂的 H2-TPR 谱图

      由图 7 可知,所合成的催化剂均出现了两个还原峰,其中,α还原峰为表相 CuO 的还原,β还原峰为晶相CuO的还原[17,18],由于纯CuO 的还原峰温度为 340 ℃[19],从表2给出的各还原峰的温度来看,采用不同铈源合成的 Cu-Ce-X 催化剂中的 CuO峰位还原温度在 100-300 ℃,显然,将CuO负载在CeO载体上使得其还原峰向低温方向偏移,这表明CuO-CeO2 体系界面中心的协同效应改善了催化体系的还原性能[20]。此外,不同 CuO 物种与CeO2 载体的结合方式不同,导致其协同作用也不同,CeO载体与 CuO 协同作用越强,越容易发生还原[21,22],而 CuO /CeO2 中主要活性中心是负载在 CeO载体表面分散的 Cu,这归于还原峰 α 所代表的表相 CuO物种的还原。比较由不同铈源合成的催化剂 α 还原峰的还原温度可以看出,由 Ce( NO3 ) 3·6H2O 为铈源合成的 Cu-Ce-A 催化剂还原温度较低,表明其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相互作用较强,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好。

表 催化剂还原峰位置

2.5 催化性能测试 

图 8 为由不同铈源合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。

图 8 催化活性与重整温度的关系

      由图8可知,当温度升高时,甲醇的转化率逐渐增大,这是由于SRM 反应是吸热反应,升高温度会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,促进反应进行。在反应温度为 493-553 K,n( H2O) /n( MeOH) = 1. 2,GHSV = 1760 h-1时,采用不同铈源合成的 Cu-Ce-X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是 Cu-Ce-A,催化活性最低为 Cu-CeD,当反应温度为 553 K 时,采用 Ce( NO3 ) 3·6H2O为铈源合成的 Cu-Ce-A 催化剂的甲醇已经完全转化,而由 Ce( SO4 ) 2·4H2O 为铈源合成的 Cu-Ce-D转化率只有 50. 8%,这种不同结果主要是由于催化剂 Cu 比表面积、CeO2 载体和 CuO 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引起的。由于 Cu-Ce-A 具有较大的 Cu 比表面积、较低的还原温度及较强 CeO2 载体与 CuO 之间的相互作用,因而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。

      图9为由不同铈源合成的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CO的摩尔含量。由图9可知,随着温度的升高,产物中 CO 的摩尔含量也在逐步增大,但都比热力学平衡的含量要低。而产物中的 CO 主要来源于逆水气变换反应[23],当温度上升时,水气变换反应化学平衡向反方向移动,逆水气变换反应进程加快[24],所以重整气中的CO越来越多。此外由图9可知,在温度为553 K时,重整气中CO 摩尔含量大小排序为 Cu-Ce-A > Cu-Ce-C >Cu-Ce-B > Cu-CeD,CO 摩尔含量最高为0. 84%,最低为0. 05%,与Cu-Ce-A 催化剂重整气中的CO含量相比,虽然其他三种铈源所制备的催化剂的CO含量较低,但催化活性较差,当温度高于553K时,也难以获得较好的甲醇转化率。综合分析,采用Ce ( NO3 ) 3·6H2O为铈源合成的铜基催化材料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。

图 9 不同温度下重整气中的 CO 摩尔含量

      表3为Cu-Ce-A 催化材料与文献中催化材料性能对比。由表3可知,Cu-Ce-A 催化材料的甲醇转化率较高,重整气中CO含量较低,在温度为553 K,n( H2O) /n( MeOH) = 1. 2,GHSV = 1760 h-1 时,其甲醇转化率为 100%,重整气中 CO 摩尔含量仅为0. 84%,说明 Cu-Ce-A 催化材料可为制备高活性,低CO含量的铜基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。

表 催化材料的甲醇转化率和 CO 摩尔含量对比

3 结 论 

     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 CeO2 载体,再经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得到 CuO /CeO2 催化材料,探究了铈源( Ce( NO3 ) 3·6H2O、CeCl3·6H2O、Ce( NH) 2( NO3 ) 6、 Ce( SO4 ) 2·4H2O) 对 CuO /CeO2 催化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。四种铈源合成的催化材料在 Cu 比表面积、还原性能以及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。其中,由 Ce( NO) 3·6H2O 合成的催化材料具有较大的 Cu 比表面积,较低 CuO还原温度及较强的 CeO载体与CuO之间相互作用,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过程中,具有更高的甲醇转化率,表现出较佳的催化活性。在反应温度为553 K,水醇比 n( H2O) /n( MeOH) 为 1. 2,GHSV = 1760 h-1时,甲醇的转化率可达到 100%,重整气中CO摩尔含量为0.84%。


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

联系电话:0825-7880085

公司官网:www.shutaicn.com

【上一篇:PSA 变压吸附装置技术优化】

【下一篇:甲烷化技术的研究进展】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   技术支持: 响应式网站建设